近年来,浙江经济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。比如,土地、电力、能源、原材料等资源型制约日趋严重;再比如,价廉物美的“低价竞争策略”频频遭遇到国际贸易壁垒;再比如,新形势下浙江灵活的机制和体制似乎不再像过去那么灵验;再比如,产业升级比预想中的要慢,许多地方还是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产业集群格局里;再比如,浙江商人在“跳出浙江”发展时,大量游资出击,往往有“炒”的嫌疑。
诸如此类,引来了许多置疑。有人轻率地判断,浙江体制优势已经不再,浙江的经济形态已经落伍,浙江的“小商品”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,浙江的资源制约已经不可能使浙江像过去一样高速发展了,浙江模式快走到尽头了……,甚至有个别学者,不负责任地放言,认为各地学习浙江经验,就是要把中国经济带入死胡同里去!
善意的提醒也罢,无意的伤害也罢。浙江人有足够宽的胸怀听进耳朵里去,并用心加以体会和辨析。
时至今日,在历经二十五年的发展中形成的“浙江模式”到底怎么样了?还有生命力吗?能自我更新吗?能与时俱进吗?能应对新环境、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吗?
浙江人会响亮地回答:“能!”因为,浙江人很清楚,浙江经济能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优势,不是那些以各种形式描述的经济表现形态,而是这些表现形态背后的精神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浙江精神”:“自强不息、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、讲求实效”。
正是这个“浙江精神”,使浙江历史上产生了“龙游帮”、“宁波帮”,改革开放后出现了“温州模式”、“台州经验”;也正是这个“浙江精神”,使浙江能成为市场大省、“区域经济”大省;也正是这个“浙江精神”,使浙江产生了无数老板,被称为“企业家的摇篮”;也正是这个“浙江精神”,使浙江人出击全国、闯荡世界,“哪里有市场,那里就有浙江人”,“哪里有浙江人,那里就能形成市场”;还是这个“浙江精神”,使浙江能够从经济小省跃升为经济强省,使浙江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十多年!
以“浙江精神”为内核的“浙江模式”,是过去二十五年浙江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。但它从来不是静态的,一直以来,它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,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随着市场的演变而演变。温州曾一度假冒伪劣泛滥,但温州人能自焚劣质鞋,实施以“质量立市”的第二次创业;义乌市场曾立足于“买全国、卖全国”,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完全国际化的商品城;宁波市曾局限在轻工产品上,但现在它已经从整体上向重化工业转型;绍兴市原来靠的是“一匹布”,但现在它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;杭州原来叫得响的只有一个西湖,但现在它二、三产业并进,并在IT行业上在全国领先……。
一位外省的领导在浙江考察后感叹道,学习浙江,不要迷失在它的经济模式里,浙江的可贵之处,在于它的精神。有了这种精神,无论经济形势怎么变,浙江人总有办法处在制胜的高地。
这位外省领导看到了浙江经济的实质,但也许要让这位领导惊讶的是,“浙江精神”也在变,变得更加富有时代气息,变得能更加适应全球化的需要,变得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熬头。实际上,最能体现“浙江精神”的浙商群体是这几年来变化最大的:他们的文化素质在变高,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变强,他们应对市场的能力在变得更敏锐,他们的创业激情变得更加富有冲劲,他们的财富观和责任感正变得益加高尚!如果周末到浙江大学校园里看看,你就会被一群群好学的浙江老板所感动,你就会感到浙江经济将因这些老板们的刻意自我提升而长葆青春!
尽管浙江经济发展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危机,但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,因为有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内在精神,发展中的困难和危机是能够克服的;尽管浙商群体中有一些不肖之徒,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群体,因为有了一种内在的精神,群体中的个别不肖分子,是会被淘汰的。
新时期新浙江精神,会使浙江经济更加灿烂和辉煌!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商会资讯 > “浙江精神”是浙江经济最大优势
“浙江精神”是浙江经济最大优势
点击数:839 发布时间:2014-02-14